站内搜索:
 
  首页
 
  中心概况    

      

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简介

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始建于1996年,原名为计算中心,隶属于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,经过多年建设,并不断整合学校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,于2004年成立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,20096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,2011年底顺利通过了验收(投入经费215万元)。2010年成功获批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(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教学平台),投入经费300万元。2013年成功获批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(软件工程学科平台和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教学平台),投入经费580万元。2014年,经江苏省发改委批准,获批江苏省物联网移动互联软件工程实验室。

中心发展迅速,效果显著,始终坚持构建以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、计算机文化、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知识学习为基础;以程序设计基础、软件基础、计算机硬件结构、网络工程、信息安全、软件工程、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群实践为应用能力培养;以综合课程群实习、创新实践、综合实训、就业综合实训、科技开发为创新能力提升;以IT技术项目、网络平台项目和3G数据业务项目为工程化训练的“四层”实践教学体系。

中心在工程教育思想指导下,秉承 “实验内容分层次,实验考核网络化,实验结果信息化” 的建设思路,近几年来学校不断的建设实验用于工程化项目,其实验教学和管理由中心统一负责。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成为集实验教学、实训、创新、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开放性人才培养基地。

中心实验室主要包括:计算机应用、软件开发、物联网工程、大数据技术、可信固件和云计算数据中心。共设有实验室23个,总使用面积4481.89平方米,教学科研设备值2356万元。


实验室结构表


平台

实验室

类型


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(江苏省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工程实验室)

大数据技术III,计算机应用IIIIII,软件开发III,软件测试,物联网工程,可信固件

教学


智能网联技术II,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,智能审图校企联合,复杂网络与大数据,工业物联网技术,互联网+创新创业工作室,智慧城市与虚拟现实,智能技术

科研


云计算数据中心

教学/科研

卓易信息技术产业学院

Robot & AI创新实践教育中心,智能网联技术I,信息技术应用创新,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校企联合

教学/科研





中心施行校、院两级管理体制,院长分管实验室工作,并兼中心主任职务。中心日常管理规范,各项管理制度齐全,校级制度107个,院级制度15个。实验室设有监控管理平台,能同时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实时监控,实验室安全得到了保障。实验中心使用机房管理系统、实验室监控系统、门禁管理系统、云计算管理平台等系统。有效提高实验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。

中心承担计算机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和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,开出的实验课程74门,开出的实验项目数达到473个,开出率达100%。同时,中心施行全面对外开放,接受各级各类培训及考试、计算机技能实训、工程设计与开发、创新实践等任务。据统计,中心年均完成的实践任务人时数达80多万。

中心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,与淮安市科技局、淮安市保密局等单位联合组建了“淮安市ERP实验中心”、“淮安市信息安全与保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淮安市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淮安市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” “淮安市物联网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淮安市物联网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江苏省淮安软件测试及技术公共服务平台”、“中国移动淮阴工学院MM创业孵化基地”。中心又是ATA技能淮安市鉴定中心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淮安考点、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。同时又建立了以移动、电信、供电等企业为依托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。

中心依靠学校实验教学专项建设资金、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和中心自筹资金,及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投入模式,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环境,实现了实验教学、学科发展、服务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。

 



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  版权所有